您当前的位置:资讯 > >正文
天天通讯!史上头一回!26位老外难忘浙江体验之旅

时间:2023-05-25 07:48:05   来源:潮新闻

5月23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干了件大事——邀请来自22个国家的26位在浙外籍人士,组团“打卡”。

从1954年浙江省人大成立以来,这事还是头一回。

请外国人看什么?看浙江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情况。


(相关资料图)

从哪里看?从浙江发展大图景里看,更从百姓生活中的小确幸里看。

这次,已阅君和26位国际友人一起,体验了这趟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旅。

这次请外国人走进人大,从发出邀请函开始,就很有人大味。

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参与活动的26位在浙外籍人士由杭州、宁波、绍兴、金华4个设区的市和省对外友好协会推荐。他们来自22个国家,基本一个国家一位,突出一个广泛。

他们的职业分布同样体现“广泛”这一特点。26位外国人中,既有企业高管、技术人员,也有高校外籍教师、留学生,涵盖教育、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

他们对中国民主的了解程度也不太一样,有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仅限于知道这个名词,有人早就深度参与其中。比如来自伊拉克的卡米来,在义乌创办外贸公司15年,本人就是一名基层矛盾调解“洋娘舅”。

看到这里,不少读者也许回过味来了——有那么点像选举人大代表?

确实如此。

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构成最重要的就是广泛——各地区、各方面都要有适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

我们总说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广泛,是一切的基础。

同时,这次邀请的外国人,不是游客,而是长期学习、工作、生活在浙江的。他们有的在浙江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这里创业多年,还有的在考虑进一步拓展业务合作。

可以说,他们见证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些甚至亲身参与了建设浙江。这些人看懂了浙江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了解了浙江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于在浙江、在中国生活发展,也会更有信心、更加放心。

这种近距离的亲身体验,是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创新形式。事实上,不仅是外国人,近年来,浙江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一直在积极邀请青少年、群众代表、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人大,为所有对中国民主制度有兴趣的人打开“一扇门”。

这次的行程比较紧凑,只有半天。

要在半天内系统、全面地了解浙江人大工作,并不简单。本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旅的点位设置,颇具心思。

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北山街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站选择这里,不仅是看“五四宪法”的诞生,更是看诞生整个过程中,“人民至上”的法治观念。

1954年,在那个车马都很慢的年代,“五四宪法”草案发布后不到3个月,全国就有1.5亿人参加了大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

有人甚至给新出生的孩子取名“宪法”。

来自波兰的安娜是越秀外国语学院外籍教师,她用“惊艳”来形容参观时的心情,“你可以从这里陈列的细节,感受到立法者和老百姓们对宪法的感情和期待。”

整个历史资料陈列馆保持着宪法起草时的原貌。直观的视觉冲击让不少外国人感受到了宪法和人民意志的连接。

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法律,才能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情感投射;也只有人民充分参与的法律,才能拥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第二站,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则是想让外国人看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五个环节怎样组合成完整的链条,真实有效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全省权力中心——每年一次的浙江省人代会,600余名代表聚集在这里,充分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确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可以说,这里作出的每个决定,都将影响浙江6500万人民。

参观时,俄罗斯人尤金向工作人员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做人大代表,有多少工资?”

得知没有后,他有些吃惊。

不同于西方的“职业政客”,我国人大代表有各自的本职工作,本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代表职务不是一般的社会职务,而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性很强的国家职务,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

“大会堂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但没有给人距离感。因为在这里作出的决定都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来自荷兰的托马斯说。

中国式民主,既“居庙堂之高”,又“处江湖之远”。如果要想真正看懂中国式民主,就一定要去烟火气最浓的地方。

因此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设在杭州市主城区成立最早的代表联络站——拱墅区长庆街道王马代表联络站。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近6000户住户里,有近40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和大部分老小区一样:老年食堂场地小,菜品单一;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却又在电梯加装上众口难调。

外国人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浙江最普通的基层社区,如何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并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

联络员介绍了解决老年食堂问题的故事:有群众通过挂在墙上的代表联络码,反馈了对现有老年食堂的不满意之处。得知这一情况的区人大代表马上邀请相关部门进站面对面协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后,最终决定将老年食堂交由社区周边多年得到居民认可的餐饮公司运营管理。现在,崭新的阳光食堂已正式营业,每餐有40个餐品自由选择,老年居民还能享受优惠折扣。

从发现问题到新食堂营业,不过短短数月。

来联络站的路上,宁波大学语言生雨果向已阅君提了一个问题:中国有那么多人,怎么平衡他们的利益呢?

他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当天下午,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正在商议“政府补贴的加梯经费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每个人都带来了调研走访的结果,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被记录在案,作为评估决策的重要参考。

印度人尼罗斯颇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义乌经商多年的他,早已习惯了在各种听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意见被尊重、被采纳的感觉很好。今天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各个层面,遇到各种问题,都是这样商量着办好的。”

当然,交流中,不少外国人也表示,这一次活动的信息量挺大,还需要多看、多听、多参与,好好去消化。

生活在浙江,相信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

标签:

精心推荐